勞動關系立法:
● 假期延長 ● 隔離政策 ● 延期復工 ● 社保延緩
人力資源管理措施:
● 企業停工停產放假 ● 勞動合同中止履行 ● 職工待崗放假
● 職工居家辦公 ● 錯峰與彈性上班 ● 輪流/輪崗上班
● 集中上班+集中休息 ● 調休與休假 ● 裁員
1、強制隔離期間,需正常支付工資;自我隔離期間,根據企業條件支付工資。
2、延期復工期間,可以正常辦公的,正常支付工資;無法正常辦公的,2月正常支付1個月工資,3月份開始視為停工停產,只需支付生活費。
1、國有企業:疫情政治。疫情期間保證國有企業員工的穩定性。
疫情防控高于一切
2、外資企業:疫情福利。確切了解疫情對公司每一位員工的影響,給予不同的類型員工不同的福利。如“惜命”員工、懷孕員工、家中有子女的員工、因管制不能按期復工的員工
3、民營企業:疫情文化。檢驗和凸顯企業文化。
以人為本文化、狼性文化
4、中小企業:疫情生存。生存為首要要義,高于勞動法。
1、跟公司管理層溝通,評估疫情對公司的影響,明確工作任務和方向
2、跟部門經理溝通,評估公司每一個部門對人的配置和上班方式的需求,明確人力資源儲備和需求
3、跟不能復工員工溝通,了解受疫情影響的人員類型
4、人力資源部內部溝通,出臺適合本企業的《疫情下人力資源特殊管理的通知》
5、邀請公司CEO與全體職工溝通,將《通知》告知員工,讓職工知曉疫情下公司想法
1、淡化權益:
企業對于不能按期上崗的人員淡化經營管理權益
職工淡化勞動權益:較真型職工依法給待遇+協同性職工依企給未來
2、文化主導
1、適合居家辦公的崗位:思考未來的用人方式
2、適合輪流上班的崗位:思考未來的人員配置
3、適合輪崗上班的崗位:思考未來的人員共享
4、適合彈性上班的崗位:思考未來的用工方式
1、是否有勞資共識機制:工會機制、職工代表機制、互動調研機制
2、勞資共識前提:彼此讓渡利益、彼此信任、彼此依賴、共期未來
3、勞資共識形式:集體協議、實名投票、決策點贊、線上會議